
|
【專題記者/何承樺、周芷盈、鍾泓良、邱莉媛】外國大學生利用假期來台當志工,促進郊外社區國際化。他們向居民介紹本國文化、到學校教英文,也關懷老人、維護社區生態。這些地方因國際志工的加入,有了不同的活力。
日本慶應義孰大學學生武內伸晃10月來台,在新竹市港北社區服務,順便學中文。他每週花4個晚上教社區民眾日文和英文;最近又加開日本文化課程,由交通大 學學生協助翻譯,讓大家深入瞭解日本文化。他也用紙相撲遊戲拉近自己與參與者的距離。武內說:「來這裡前,不知道台灣人還講台語。」他努力用剛學來的中文 與台語,加上親切的笑容,與社區的阿嬤交流。
多數志工的服務性質偏向傳遞本國文化與語言,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學生蔡欣敏卻不同,她選擇在新竹市康樂社區關懷老人,「我想更貼近社會、與人互動」。蔡欣敏每週花2天陪老人做手工藝與畫畫,「台灣的社區會辦活動給老人,大家都可以關心他們,這是我在馬來西亞沒看過的」。
在九芎湖服務的陳紫芬 (Connie Chen)指出,到當地前並沒有收集到太多相關資訊,抵達後才充分感受到九芎湖的自然之美,如落羽松、獨角仙和蝴蝶等。她說,剛到台灣2週時, 當地居民就已認得她,還會主動打招呼,非常親切。由於服務結束後將忙於實習和工作,陳紫芬說:「這是我第1次在國外當志工,也可能是最後1次。」她很珍惜 這個經驗,希望還有機會再回來。
外籍志工透過服務更認識台灣,也讓住在郊外社區的民眾,感受異國的熱情。
以上資料來源:Uonline 大學線上(NCCU)
0 意見: